我们以一个例子来开始今天的话题。
明清之际,世运昌隆,商业勃兴,当时,全国各地涌现出了徽商、晋商、陕商、闽商、粤商等商业团体,其中以徽商最为出名。
其中,大盐商吴时英的手下“掌柜”曾借用他的名义向他人借了一万六千缗钱,后来无力偿还。有人对吴时英说:“那是别人的债务,与你无关!”吴时英却回答道:“我之所以能够积累财富并取得别人的信任,是因为我的名声。如果我让我的名声受损,那将是我的过错。这违背了道德,是不吉利的。”最后,他还是自己承担了这笔债务。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我国的商业活动深受“见利思义“与“以义制利“的价值观影响。这种价值观塑造了商人道德行为,这也是徽商在商界中获得良好口碑的重要因素。
南怀瑾先生曾对现在的中国经商有过评价,开放发展以来,现代商业风气已经逐渐转向欺、哄、吓、诈四个方向,商业道德并非一点点来讲的,而是整个商界的共同目标,不能只靠政府。他在《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一书中认为,商业道德实际上是全人类的道德问题,也是我国五千年文化传承至今所面临的整个社会规范和人生道德问题。 我国经济虽可观,然商业道德之失,不可不深察也。
习近平主席在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时指出,“中国古人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些年,我走遍中国城镇乡村,也访问过不少国家。我深深感受到,只有不断发展,才能实现人民对生活安康、社会安宁的梦想。” 同时,他表示,我们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点、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国家的强大不仅仅体现在经济的繁荣上,更体现在文化的底蕴和人民的素养上。仓廪实和衣食足,目的是要把国家、社会、百姓导向“知礼节”和“知荣辱”。 儒商精神强调“义利并重”,将诚信视为安身立命之本,并将伦理道德原则如诚实、信任和义气等融入商业经营之中。从古至今,民间商业经营中一直遵循“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原则,这几乎已成为众所周知的公理。儒商精神,诚信为本,义利并举,其乃商业之魂。 小编认为农业文明重耕读,工业文明工商皆本,利义相济,方为商道,以利为辅,方能长久。 今天中华民族到了最需要商业文化的时候,是基于我们在科学技术进步和市场经济发展已经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商业伦理与法治的不足凸显。因此,重塑商业文化,强化商业道德与法治,对于当代中国至关重要。这不仅是规范市场的需求,更是推动社会和谐、实现商业与学术完美结合的必由之路。 正如南怀瑾先生所说,“贸易不欺三尺子”,这是对商人诚信为本的至理名言。在商业活动中,不欺骗、不欺诈,价格公道,童叟无欺,这是我们应有的商业道德。同时,“公平义取四方财”,这更是我们追求的商业伦理,是每个商家都应遵循的原则。 “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放虽利而不污。善士者引先王之经,而绝货利之途,是故必名而有成。故利以义制,名以清修,各守其业,天之鉴也。如此则子孙必昌,自安而家肥富。”——《故王文贤墓志铭》 好品中国公共关系服务中心运营团队 总策划: 方璐卿 运营经理: 石建、姚漂红 数据及运营支持: 昕搜咨询 撰写人: 姚漂红 创意美编: 夏琪杰